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網站功能選單

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

首頁>儒家賢哲>歷代儒者>先秦-孔子弟子
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
第1張-陳亢、共1張圖片

陳亢

字子禽。生於春秋魯昭公三十一年(B.C.511),卒年不詳。陳國人。陳亢有貴族身分,是陳國大夫子車之弟。
      《史記.仲尼弟子列傳》中沒有列陳亢,但是《孔子家語.七十二弟子解》則列出。如果陳亢是孔子弟子,他應該是孔子晚期的學生。陳亢之兄是陳國大夫,但陳亢本人有沒有出仕、擔任何種職位,則已不得而知。
      唐代,玄宗追封「穎伯」。宋代,真宗加封「南頓侯」。明代,世宗詔改「先賢陳子」。
      司馬遷撰寫〈仲尼弟子列傳〉的時候,是以《論語》為主要的資料來源。但是有些《論語》提及到的人物,雖然從遊於孔門、向孔子或其他弟子問學,司馬遷卻沒有納入〈仲尼弟子列傳〉來記述。這很可能是因為,司馬遷認為這名學生並沒有深入學習,只是略微接觸孔子之教而已;而陳亢便屬於這一類弟子。
      而從《論語》中看來,陳亢一次是向孔鯉探問孔子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;一次是向端木賜詢問,為什麼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都能接觸各國政事;另一次則是對端木賜說「你太謙虛了,孔子哪裡比得上你賢能。」[〈季氏〉、〈學而〉、〈子張〉]端木賜因為解決了魯國的外交危機,在魯國名聲昭著,但是這只是事功之賢,與德行修養高低無關,所以陳亢這番話的問題主要並不在對孔子不敬,而是透露出他並不了解「道」、「仁德」――也就是孔子之教核心精神――的重要性。(因此端木賜才劈頭告訴陳亢:「君子一言以為知,一言以為不知。言不可不慎也。」因為從陳亢這句話,已經可以看出他的「不知」了。)
      但是,戰國漢初儒者編成的《禮記》中,卻記載了陳亢的另一則故事:陳亢的哥哥過世後,嫂嫂與家臣商量,準備用活人殉葬。殉葬是商代傳下來的風俗,西周中晚期以後才開始逐漸減少,但是一直沒有完全消聲匿跡;孔子對於殉葬這種風俗十分反感,這也成為儒家學者共同的立場。陳亢嫂嫂與家臣決定之後,便告訴陳亢說:「先生在地下沒有人照顧,用人殉葬吧!」陳亢聽了以後,故意回答:「殉葬是不合乎禮的。不過如果真的要有人去照顧他,那沒有比妻子和家臣更好的人選吧?這件事情如果能算了,就算了;一定要做,我希望用這兩個人。」於是當然不了了之。陳亢以「是否合禮」的角度來看一件事情是否可以做,又阻止了一次殉葬,這些或許正是他學習孔子之教的成績。風氣的改變,並不是一個人登高一呼就可以做到,而是要人群中一個一個的成員漸漸改變過來。即使大德大賢並不容易一蹴可幾,人人從自身累積小善做起,對於整個社會人群來說,一樣有相當大的幫助。

撰稿人:吳曉昀
圖片來源:國立故宮博物院
網站滿意度調整